周建军:以节水示范农业为先导 发展现代农业

2011-10-2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灌溉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而且用水效率较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既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同时,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清华大学水利系周建军教授提出“以节水示范农业为先导发展现代农业”建议,得到了水利部的积极响应。

日前,本报记者就节水示范农业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

以优先发展节水农业、走农业集约化发展道路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优质、高产和安全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北方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代水利周刊:您提出以节水示范农业为先导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周建军:党的十七大确定我国2020年要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2011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作出了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部署,建设现代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

水资源保护、利用是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以十分短缺的水资源养活未来15-16亿人口、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

我个人认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关键途径应该是:南方加强水污染控制,北方狠抓节约用水,以优先发展节水农业、走农业集约化发展道路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优质、高产和安全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应该是当前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调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如果不从农业生产方式上做出根本改变,我国未来江河污染的主要来源将产生于农业用水中

现代水利周刊:根据您了解,当前农业用水情况如何?

周建军:当前,我国农业用水比例很大,北方地区尤其突出,全国年用水57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约占70%。其中北方地区人口5.7亿、占全国46.3%,而用水量占47%,对干旱的北方地区,这是很不合理的。全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单位粮食产量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2.5-3倍,水利用系数只有0.5,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0.8以上,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畜牧业发展,农业面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可以说,如果不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做出根本改变,我国未来江河污染形势将更加严峻。

我国北方农业节水潜力很大,作为解决北方水资源问题的战略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水源地——长江近些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汉江上游水量也在减少,按北京等地域市人口增加速度,调水后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并不能明显改变,而且北京已多年大量超采地下水,历史欠账很大,调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促进农业节水不但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蔬菜等食品安全,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小康目标的根本出路。

适应北方干旱缺水特点,以节水型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发展集约现代农业必然会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北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水利周刊:以节水示范农业为先导发展现代农业建议的可行性如何?

周建军:应该说,适应北方干旱缺水特点,以节约型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发展集约现代农业必然会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北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一转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社会条件支持。因此,建议未来10年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首先规划建设若干个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可在北京、宁蒙灌区和胶东黄河灌区等地方采取不同方式先试先行。

现代水利周刊:在北京、宁蒙灌区和胶东黄河灌区等地建立节水示范区,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周建军:在北京建立示范区,主要是依靠科技、经济和巨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等优势率先发展,实现突破,发挥辐射作用,北京是典型的重度缺水地区,年水资源总量只有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而农业用水占三分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难题。目前,农业对北京GDP的贡献率不足1%,粮食、蔬菜等食品主要依赖外地,京郊农业对城市食品安全的贡献率有待大幅度提高。同时,北京具有作为示范区的优势,相对发达的经济和社会水平可以保证较高强度的投入,具有较大的现代农业(特别是有机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相对较小的农业规模便于培养和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拥有大量科研院所和技术力量,对农业投资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建立示范区可首先在技术和管理上学习借鉴以色列(上世纪50年代,以色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通过11年实施北水南调和现代农业建设,从一个荒漠国家变成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创造了人类在干旱地区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奇迹)。在北京建立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也可以带动节水等技术、产品和产业向全国辐射。

在黄河上游宁蒙灌区建立示范区,要重点探索干旱少水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节约黄河水资源,减少上游污染,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地区也是北方中度缺水地区,其自然条件和以色列相似,但水资源情况优于以色列,这更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中央应给予示范区以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支持有机粮食基地建设和高纬度干热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这不仅对农业节水会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还对提高当地的生产并且对黄河水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对黄河上游灌区长远发展具有示范效应,建议在此地区也借鉴以色列节水农业发展模式,适度建立示范区。

在山东胶东半岛建立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胶东半岛是北方缺水地区,同时该地区经济发达,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中央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区,带动黄河下游节水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同时,胶东半岛已经是北京等城市圈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蔬菜和副产品质量,特别是通过集约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对保障区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三个地区分属不同类型,北京实力比较强,有能力独立建设,在其他不具备独立建设能力的地区,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支持,在我国北方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示范区,通过实验探索,逐步带动节水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降低技术和设施成本,节水农业示范区以发展规模、集约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为方向,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改变我国农业粗放生产方式,在操作方式上,建议结合中央增加水利投入,以部门主导和地方支持相结合,对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适时总结并向周边发展,为北方农业发展确立方向,推动全国农业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采用先进装备、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改革创新灌溉方式,努力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基础。近几年,以节水为先导,采用先进灌溉装备、科学技术改进灌溉方式,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节水灌溉发展,水利系统正在针对不同地区特点,着手建立一批城乡统筹性、资源约束性、效益带动型的节水项目区。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灌溉水利用系数将有明显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进程将会明显加快。